close

乳癌為我國婦女癌症發生率最高之癌症,

乳癌發生高峰約為45歲至69歲之間,

依據衛生福利部統計,每年有將近萬名婦女罹患乳癌,並有將近2000名婦女死於乳癌。

相當於每天將近有31位婦女被確診罹患乳癌、約有6位婦女因乳癌而失去性命。

109年度衛生福利部公布癌症發布資料顯示,

乳癌排名第三,僅次於大腸癌及肺癌之後,且數據攀升非常之快。

事實上乳癌可以提早篩檢、提早治療,就可以大幅度的降低死亡率的發生!

讓我們來看看哪些人是乳癌高風險族群!

 

 

乳癌高風險族群有哪些人?
 

乳癌高風險族群一:乳癌家族病史

若祖母、母親、姊妹、女兒等二等親內曾有罹患乳癌的病史,

尤其是在四十歲以前罹患乳癌,其罹患乳癌的風險就會提高。

研究發現,如果媽媽曾患有乳癌,那麼其女兒未來罹患乳癌的風險就會提高1.7~4倍;若媽媽與姊妹都曾罹患乳癌,則自己罹患乳癌的風險就會提高至14!

但值得一提,台灣罹患乳癌的婦女中有80~85%都沒有乳癌家族史,

其中約10%的乳癌患者才與遺傳基因有關係!

因此,不論家族中是否有乳癌家族史,婦女都應該接受乳房定期檢測!

 

乳癌高風險族群二:初經早、停經晚

研究發現,女性初經在12歲以前到來,以及55歲還未停經者,

都會提高乳癌發生的機率!

 

乳癌高風險族群三:曾有一側乳房得過乳癌

曾經有一邊乳房罹患過乳癌的婦女,

另一邊乳癌的發生率也會隨之增加6~10%

 

乳癌高風險族群四:曾經患有卵巢癌或子宮內膜癌

乳癌、卵巢癌以及子宮內膜癌的發生其實都是荷爾蒙在作祟,

其中子宮內膜異位(巧克力囊腫)發生卵巢癌的機率是一般婦女的二至三倍。

患有卵巢癌以及乳癌的婦女身上有都一個共同的基因BRCA,這個基因使婦女罹癌的機率高出二倍之多!

這一類的女性要特別注意,因為乳癌及卵巢癌有可能會同時發生在同一位婦女身上。

 

乳癌高風險族群五:未曾哺餵母乳、未生過孩子、30歲後才生小孩

根據多方研究顯示,超過30歲之後生育第一胎,罹患乳癌的風險將會大大提高。

隨著現今社會晚婚晚育的女性越來越多,此類的女性需要多加注意!

 

乳癌高風險族群六:肥胖或有代謝症候群

有相關研究指出,體重過重以及肥胖者罹患乳癌的風險將會提高,

數據指出婦女的BMI大於25罹患乳癌的風險將提高17%BMI大於30罹患乳癌提高37%BMI大於35的婦女罹患乳癌將會大幅度的攀升至60%的機率。

 

 

 

在家如何自我乳房檢測呢?

 

一般女性可以選擇月經的第七天至第十天自我檢查,因為這期間的乳房不會腫脹、較柔軟,能夠比較準確的發現問題的徵兆。

另外,已經停經的更年期女性建議每月自我檢測一次。

 

自我乳房檢測第一步:

面對鏡子,肩膀放鬆,將雙手叉腰。觀察此時的乳房的大小、形狀、顏色,看看乳房的大小是否對稱、是否有明顯的變形或腫脹,

檢查乳頭以及皮膚是否有凹陷或濕疹。

 

自我乳房檢測第二步:

手臂高舉,以第一步的方式再檢測一次,看看乳房、乳頭的大小、形狀、顏色是否有異常之處。

 

自我乳房檢測第三步:

左手提放至頭部後側,用右手檢查左邊乳房,以手指指腹輕壓乳房,乳頭為中心點以順時鐘方向觸摸乳房,左邊檢測完換右邊重複一樣的動作檢測。

 

自我乳房檢測第四步:

檢查乳頭是否有出現異樣的分泌物、皮膚是否有紅腫或潰爛。

 

 

小叮嚀

當乳房出現外觀改變、皮膚凹陷、乳房腫脹、硬塊等等症狀,

請立即前往醫院進一步檢查。提早發現、提早治療!

除了自我檢測、定期篩檢之外,

良好的生活作息、飲食習慣也很重要,建立運動的習慣,避免體重過重!

arrow
arrow
    創作者介紹
    創作者 隨便拌一拌 的頭像
    隨便拌一拌

    隨便拌一拌的部落格

    隨便拌一拌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